来源:贝果财经
原标题:直击3.15|“刹不住”的特斯拉:产能狂奔 事故频现品控存忧
本报实习记者 盛兰 记者 张家振 上海报道
特斯拉海南“失控”事件持续发酵多日后,最终以双方和解的“剧本”告终。
3月16日,特斯拉车主喻女士发表声明称,认可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,认同车辆制动系统性能正常,不存在质量问题。此后,该名认证为“特斯拉海南碰撞事故车主”的微博用户删除了此前的所有质疑内容,消失在了舆论浪潮中。
同日曝光的协议显示,喻女士已与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(海南)有限公司约定将所购特斯拉Model 3过户至后者名下,后者通过二手车交易的方式以249900元向喻女士购买车辆,“在双方完全履行完协议约定的义务后,不存在任何争议与纠纷”。
特斯拉最终选择以回购事故车辆、息事宁人的方式与消费者和解,并不代表特斯拉车辆本身不存在安全隐患。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库成员张翔看来:“只有行车数据才能证明车辆本身是否存在问题。目前这些数据掌握在特斯拉的后台系统里,由于其并没有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托管,因此无法证实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。”
事实上,这已经不是特斯拉第一次陷入“失控门”。据不完全统计,自2020年初至今特斯拉因车辆失控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在国内已累计达10余起,多由突然加速、刹车失灵或转向失灵等问题引发。
依托官方指导价快速下跌形成的价格壁垒,特斯拉Model 3等车辆迎来了销售高峰期和产能的快速提升,在为产能让路的过程中,特斯拉的品控也饱受市场和消费者诟病。对于特斯拉未来是否会将后台数据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托管,以及如何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做好品控工作等问题,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多次致电致函特斯拉方面,但截至发稿时未获进一步回复。
屡陷“失控门”
近年来,特斯拉在国内投资建厂扩大产能,并连连创下了股价和营收的新高。但随之而来的,是其接连被曝光发生异常加速、刹车失灵等事故。“失控门”正成为消费者关注和维权的重点。
3月9日,一女子在河南一家特斯拉4S店门口,坐在车身用黑漆喷着“特斯拉刹车失灵”的事故车上,引发社会关注。据当地媒体报道,该车主花费41万元于2020年1月份购入一辆进口版本的特斯拉Model 3。而在今年春节期间,她在与家人驾驶该车辆出行时出现车辆刹车失灵问题,接连追尾两辆车,导致车内两人受伤。
不久后的3月11日,“失控”事件在海南再次上演。在海南一停车场内,特斯拉Model 3车主喻女士在单位附近停车场内准备停车时,车辆发生意外撞上对面防护栏板。该事件在经喻女士曝光后,在引发舆论对特斯拉质量安全问题关注的同时,也几次发生反转,最终以特斯拉回购车辆的方式息事宁人。
根据特斯拉车主曝光的协议,喻女士以贷款方式购得Model 3,车辆购买价款为249900元,外加保险费6602元和车膜费5000元,总计花费261502元。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(海南)有限公司通过二手车交易的方式、以249900元的价格向喻女士购买车辆,剩余11602元作为车辆折旧费由其自行承担。
和喻女士车辆撞上防护栏导致的单方责任事故相比,来自浙江温州的特斯拉车主因车辆突然加速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。据媒体报道,该车主身受重伤,抢救时间长达7个小时,腹部手术创口超过20公分。
据了解,在距离停车场100米左右的距离时,上述温州车主驾驶的Model 3突然加速。根据监控视频,一辆特斯拉轿车加速冲进停车场,腾空数米并翻转后砸向地面。事后经交警确认,当时该车辆的撞击速度高达120km/h,而车主既非酒驾也非毒驾。
“失控门”频现,也引发了消费者对于特斯拉车辆安全性能的担忧。张翔告诉记者,特斯拉汽车的确存在安全隐患。他指出:“特斯拉的车辆配置有自动驾驶系统,该系统分由感知层、决策层以及控制层组成。目前,相关硬件由博世和iBooster等提供,但其自动驾驶系统很复杂,感知层以及决策层都是由特斯拉自主设计的,如果自动驾驶系统发出了错误的指令,没有让相关硬件发挥作用,很容易导致刹车失灵等事故,引发安全隐患。”
实际上,特斯拉车辆接连发生的多起事故,也引起了国内相关监管部门注意。在今年2月份,市场监管总局与中央网信办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交通运输部以及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,就消费者反映的异常加速、电池起火、车辆远程升级(OTA)等问题共同约谈了特斯拉汽车(北京)有限公司和特斯拉(上海)有限公司。
在被五部门约谈后,特斯拉曾回应称,将全面加强自检自查,同时对于消费者集中反映的问题,将进行系统排查。如今距离约谈已经过去一个月的时间,对于排查措施以及排查结果等问题,本报记者联系特斯拉方面,对方并未回应。
(处于产能加速期的特斯拉,接连被曝光发生异常加速、刹车失灵等事故。“失控门”正成为消费者关注和维权的重点。盛兰/摄影)